《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研究的對象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各種無機物與動、植物,書中呈現的科學精神,
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用李時珍自己的說法就是「通考據」、「詢野人」。中國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是由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花了二十七年時間編寫而成的。
初稿完成後,他又用了十年時間三次修改和重編,至1596年才正式刊行,前後總計用了40多年。
它可說是李時珍一家三代的心血結晶。四個兒子負責校正書稿,四個孫兒幫忙抄寫,
而全書一千多幅精美的插圖,則由兒孫合力繪畫。書稿完成後,李時珍四處找人刻書,希望造福世人。但這項工作需要的資金非常龐大,李時珍負擔不起。
年老的他,不惜從湖北跑到老遠的出版業中心南京,四出拜訪書商,希望能把《本草綱目》印刷成書。
但是商人都認為出版醫書的投資大,賺錢不多,都不肯刻印。李時珍並沒有氣餒。他再次來到南京,經過多方奔走,終於找到一位商人願意出錢刻印。
經過三年的刻印,
《本草綱目》終於在1596年面世。這時,李時珍已經逝世了。《本草綱目》內容豐富,綱目分明,圖文並茂。全書共五十二卷,一百九十多萬字,插圖一千一百多幅,
共收動物、植物和礦物等中藥1892種、醫方11096個。《本草綱目》共有60多種版本,並傳到日本、朝鮮、
越南,更遠至歐洲,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俄、拉丁等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地,堪稱為中國醫藥
學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