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

簡介

學歷 經歷 重要著作 堅毅不屈的事 革命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的國父,他為革命而付出的努力,對我國近代史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孫中山是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及中國國民黨永久總理。


性別: 男性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廣東省香山縣
出生: 1866年11月12日
       清朝香山縣翠亨村
逝世: 1925年3月12日
       中華民國直隸省京兆地方
配偶: 盧慕貞 1884年-1915年
       宋慶齡 1915年-1925年

回頁頂

學歷:

1.夏威夷檀香山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畢業(1882年)
2.夏威夷檀香山奧阿厚學院(Oahu College)畢業 (1883年)
3.香港拔萃書院(Diocesan Home)畢業 (1883年)
4.香港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畢業 (1884年)
5.廣州博濟醫院(Canton Hospital )附設醫科學校畢業 (1886年)
6.香港西醫書院畢業 (1892年)

回頁頂


經歷:


創立「興中會」(檀香山)(1894年11月24日)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研究 (1896年-1897年)
創設中西學校(後改名「大同學校」)(日本橫濱)(1898年)
創立「中華革命軍」(夏威夷檀香山) (1904年1月)
中國同盟會(日本東京)總理 (1905年8月20日)
(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 (1912年01月01日-1913年04月1日)
國民捐總會總理 (1912年)
國民黨理事長 (1912年)
中華革命黨總理 (1914年)
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 (1917年9月10日-1918年5月4日)
中華民國軍政府(總裁制)總裁 (1918年07月5日-1919年8月7日)
改組中國國民黨 (1919年10月10日)
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 (1921年5月5日)
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大元帥 (1923年3月2日-1924年3月12日)

回頁頂


重要著作:


《民權初步》
《孫文學說》
《實業計畫》
《倫敦蒙難記》

回頁頂

堅毅不屈的事例:

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先生十分激動,他本想橫過太平洋回國,親自指揮革命事宜,以快生平之志。但他考慮到成立共和政府將會遇到外交與財政方面的困難,深感自己當下可效力的地方實不單只在戰場上,更該在外交方面快點做事!多做點事!因此,孫中山先生先致電他的革命夥伴黃興,表示熱烈祝賀後,便決意走訪三國政府,以爭取國際對即將誕生的新政府的支持。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目光遠大,對革命事業貫徹始終,起義成功,絕不急於居功或滿足於現況,反能預視未來,四出走訪以鞏固共和的基礎。因此,孫中山先生得到十六票的高票當選臨時大總統,正是他對革命巨大功勳及無私奉獻的成果!

回頁頂

革命:

事件

時間

革命經過

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漏,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惠州起義

1907年

10月8日,孫中山鄭士良等人於惠州發動起義。

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五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七女湖起義

1907年

六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

防城起義

1907年

九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鎮南關起義

1907年

十二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三月二十七日由安南率領革命軍進攻欽州

河口起義

1908年

四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二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四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武昌起義

1911年

推翻滿清政府。

回頁頂

 

Image:TianXiaWeiGong.png

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是他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

 

 

資料撮錄自:中國文化研究院

《孫中山軼事》

Yahoo知識+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