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之後,江澤民並未和胡錦濤、溫家寶一起留在北京為抗擊SARS而呼籲或奔走,在大陸官方將SARS疫情披露之前的早些時候,他已經去了上海。
不少人認為,江在十六大後仍會保持其影響力,但並未有明顯的事實證明這一推測。
至2005年3月的人大會議,胡錦濤接替了江的最後的官職——中共中央及國家軍委主席。
有觀點認為江澤民是六四事件的最直接受益人,而且被指曾在六四期間採取高壓手段平息了在上海的一些政治事件,例如《世界經濟導報》的關閉。也有觀點認為江在上海採取了與北京不同的較為溫和的處理方針而贏得中央的青睞。在其任內,有海外媒體指責他在政治改革方面無所作為,或至少步伐緩慢,更偏向於保持社會穩定,而非加快改革。但是江提出的「三個代表」思想和允許私有企業主入黨等措施,是對中國共產黨建黨理論的重大發展,被認為擴大了黨的執政基礎,也為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和開闢了道路。 改革,實現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政治穩定,國家開放,人民生活水準提高,而且在此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期接管了香港和澳門的主權,抵擋住了黨內保守派的壓力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並贏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但是,隨著江澤民體制對腐敗監管的放鬆也導致這一問題迅速向全國蔓延。由於其執政時期經濟政策過於向東南沿海地區傾斜,導致農村與城鎮發展差距拉大,進一步導致了目前農村社會的不穩定以及三農問題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江澤民首先提出了「穩定壓倒一切」的概念,但有觀點認為這實質上表明他是既得利益的代表和堅決維護者。
一般認為,江澤民執政時期,大陸的新聞媒體的自由比此後相對寬鬆。江澤民卸任後,中國政府在關於敏感問題的言論自由、以及一些大學論壇的限制上採取了更加嚴密的措施。
中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在北約轟炸駐南使館、加入世貿組織和釣魚島等事件上對江評價不高,認為他過於軟弱,甚至以犧牲民族利益來換取西方國家的青睞。但也有人認為江澤民的外交政策只是對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以待時機」的一種延續。
江澤民在解放軍各個部隊的題詞在歷任軍委主席中是最多的,據軍事愛好者統計,他的題詞有20000處以上,遍及所有有著光榮歷史的部隊。在1995年-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中,中國軍隊遭遇了巨大的侮辱,兩艘美國航母開進海峽附近干涉,而中央軍委負責人退卻了。這件事令江澤民痛定思痛,開始大規模建設國防,扭轉了鄧小平時代的軍隊經商、士氣低落、軍工接近崩潰的局面。中國的軍事愛好者和民族主義者對1996年以後江澤民在解放軍建設方面的貢獻表示贊許。但由於江澤民執政時期腐敗問題在全國範圍內的蔓延,軍隊腐敗也日趨嚴重。軍隊中買官賣官的現象也有所增多。
在任期內,「法輪功」組織引起了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的嚴重關注。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法輪功」最終被中國政府定性為邪教而被取締。一些堅持練習和宣傳法輪功的成員受到了法律制裁或「勞動教養」的處理。法輪功組織聲稱江澤民政府對法輪功學員進行了不人道的殘酷迫害。在國外的一些法輪功修煉者建立的「全球公審江澤民」的組織。在江出國訪問時,常有法輪功支持者抗議。也曾在香港會見董建華怒喝記者,有人認為作為國家領導人為失態之舉。
在中國民間對江澤民的評價不一。正面的評價包括他的執政期間的經濟發展的社會相對穩定,負面的評價包括熱衷權術、喜歡賣弄炫耀、使大量工人下崗、政府腐敗加劇等等
1998年在任期間曾授權建設「金盾工程」。官方宣傳「金盾工程」是為打擊網路犯罪而建立的,但民間普遍認為「金盾工程」只不過是對中國大陸網民進行監視的工具,這一工程的直接後果是導致了中國大陸網民的言論自由受到了進一步的限制。
江的反對者認為他好大喜功、喜歡賣弄炫耀、窮奢極侈。理由是在任期間不顧中國的實際情況建設一些巨大工程:如不顧專家學者的反對執意建設三峽水電站;並且在國內尚有上千萬貧困人口和大量失學兒童的情況下,花費至少上百億人民幣搞99年天安門閱兵式以及花巨資舉辦奧運會和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