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張校長:

我和你已經有一段日子沒有見面,你的近況好嗎?

自從上次在我的著作《電動車的教育路》的發佈會和你相聚後,一直沒有機會與你再坐下來。腦海之中,不時仍舊憶起在發佈會上穿著綠色襯衣的你,記得當天氣溫只得十度,你卻以一句:「這個發佈會的氣氛使到感覺很溫暖。」為開場白,令我難忘。

最近我亦有留意媒體報道,你已經在6月離任教院校長一職。我亦有收聽你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的臨別心聲,當中你說到:「教院人、教院事、教院情,點滴在心頭。」很想跟你說,其實,貴為畢業生的我也有著和你共同的感覺。得悉你的離任,作為教院人,我心感可惜。

回想我於教院在學的那些年,作為一個依靠輪椅來代步的殘障學生,當然比普通的莘莘學子碰到更多不便或是障礙的時候,相信這一點你是理解的。一般人是不能想像,簡單得如小賣部門外的一級石階,或者演講廳的長條狀梯級,都會難倒我的車子。要是把校園內外的障礙通通像清單般全部列寫出來,或許能成為你於運輸及房屋局的一冊調查報告!

猶記得,第一次聽到 “張炳良教授”這個名字,乃是於學院學生事務處舉辦的活動「給校長的信」。當時是2008年,你剛上任不久,在最優先關顧及聽取學生訴求的情況下,你辦了該活動。剛巧,我的大學生涯就是遇到最大難題──交通。這是因為教育學院位於大埔工業村對上的半山位置,車子的客流量不算多,所以只有一線不能接載輪椅使用者的公共巴士和小巴往來校園與大埔或沙田一帶。結果,有多少個周末或假期,從宿舍往返家中的我,一直就只能夠乘坐往三門仔沿線的部分「低地台巴士」到達學院的山腳位置,然後,駕著我的電動車往山上爬,一直爬。那種苦況足足維持了一年多,春夏秋冬,風雨不改……全因為「給校長的信」的出現,我決心提起筆給你寫出心聲:「我希望張校長能協助向巴士公司爭取方便殘疾人士上落的『低地台巴士』出入,並共建校園無障礙!」慶幸,你親民且務實的態度,使得「低地台巴士」後來真的上山去。亦從此,我和電動車在校園內外暢行無阻,出入自如。

說實話,認識你實乃我的榮幸,一直希望親自向你道謝。這幾年,在你的英明領導下,教育學院上下一心,致力投放人手和資源,奠定了校園締造無障礙的基石。的而且確,我敢大膽地說,你擔任教院校長的期間,完全印證了你的話:「教育,包含了共融的理念,強調提供不同的支援,以切合各學生的需要。」過去,教院為我在參與課堂活動及適應宿舍生活,作出了不少協助與支援,好讓我得以在比較理想的環境下完成學業。比方說,如何能讓電動車順利地穿梭宿舍與校園之間?又或是讓電動車安全地乘坐升降機?為此,我和你的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共同構思和設計適合輪椅使用者的設施,包括擴闊行人通道、改動宿舍格局、降低升降機按鈕等等。

須知道,無障礙空間的締造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建成的,在基礎建設以外,「人」的因素亦同樣重要。我很感恩,在你的起動下,學院有一班很好的教職員,上至部門主管,中至教授,下至保安員、清潔工人等,各人都在「全校參與模式」中緊守崗位,盡心去締造一個無障礙環境。他們用心待我,以及其敬業樂群的精神和態度,使我感動不已,這是值得鼓舞的。

眼看今天的香港教育學院,學術水平穩步提升,展現了大學院校的實力。與此同時,我、你、教院人於數年間充當了先鋒,令它成為一所比較完善的無障礙校園。我相信,不久的未來,教院的新一代一定能透過「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將「無障礙」的信息繼續傳揚下去。

對吧?


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學生
曉曦敬上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