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與教育之路——梁智軒

音樂可以陶冶性情,提升個人修養。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梁智軒博士對音樂與教育的熱誠,不僅為自己帶來多個香港及國際獎項,更藉著對音樂創作的天份,開拓年輕新一代對音樂的看法,為香港音樂發展貢獻力量。

自學發掘天賦
梁博士的音樂創作天份,原來源於自學。「我自小對新事物都感興趣,記得小時候對電腦程式有興趣,就自己去買書自學,這種興趣與習慣,同樣發生在我的音樂上。」梁博士說,雖然自小「被逼」(可能說不上被逼,祇是沒有太大動力去學習樂器,好像是見步行步的)學習鋼琴與小提琴,但對音樂創作的興趣,其實始於教大的培養。「入讀大學一年級學習樂理,其中一份功課是要創作一首簡單的鋼琴曲,到那時我才發現原來作曲十分有趣!」發現自己的興趣後,梁博士不斷鑽研創作的方法,當時適逢學校舉辦第一屆優秀藝術獎作曲比賽,其中作曲部份是要創作一首弦樂四重奏樂曲,規定要有兩支小提琴、一支中提琴和大提琴。梁博士沒考慮多久便即參加,憑藉自學精神,利用電腦軟件,如做實驗般創作樂曲,再邀請同學一起研究,作品最終獲得當年優秀藝術獎(作曲),自此便踏上音樂創作之路,更連續四年獲得該獎項。

教大提供實踐的機會
說到自己的音樂歴程,梁博士不忘感謝教大的栽培。「教大不僅提供專業的教學課程,最重要是多方面培育學生。一般人對音樂系的認知可能大部份都停留在演奏和樂理方面,因此對樂曲創作的了解及支援並不多,但教大對此並沒有偏頗。當時老師知道我有志於作曲,便積極為我尋找機會為學校的合唱團、手鈴隊創作樂曲,令我有更多實踐的機會,磨練技巧。」梁博士對音樂的熱誠,在手鈴樂曲創作中可見一斑。一個手鈴,只能發出單一音高,在樂團中一向只是陪襯角色,又不算熱門樂器,較少專屬樂譜,但梁博士覺得手鈴的聲音其實很獨特,因此致力創作手鈴樂譜,並大力推廣,更於2007年香港手鈴節作曲比賽贏得冠軍。

在學習與創作音樂的路上,梁博士認為把握不同機會非常重要。教大一般要求音樂部學生修習兩種樂器,梁博士主修鋼琴,副修卻選擇了自己並不特別擅長的低音大提琴。「很多樂團無論中樂、西樂以至爵士樂都需要低音大提琴的伴奏,刻意選修低音大提琴,可以讓我與不同樂團合作,既可有更多的演出機會,又可以學習到不同種類的音樂,拓闊視野,可謂一舉數得。」他更積極參加不同音樂比賽累積經驗,其中由香港電台第四台及香港作曲家聯會合辦的音樂新一代作曲比賽,他參賽的作品是一首中西樂五重奏,五種樂器分別是笙、古箏、單簧管、大提琴和敲擊樂,結合中西樂的作品可謂難度極高,最終梁博士還是取得了比賽的亞軍。

寄語:勇於嘗試 跳出框框
作為教育工作者,梁博士勉勵年輕新一代,要勇於嘗試,保持對音樂的熱誠。他指出現時的學生普遍很乖,努力練習,但常常跳不出框框,一碰到樽頸便會感到寸步難行。他經過教學專業的培訓,知道啟發他們的重要性,因此會建議學生聆聽非傳統音樂、或新穎的創作手法,刺激音樂新思維。梁博士認為現今中小學對推廣音樂不遺餘力,令不同階層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中、西樂演奏及樂理,希望學生們好好把握機會,提升音樂修養,令自己的人生更豐足!

梁智軒小檔案
2008年 畢業於香港教育學院* 音樂教育榮譽學士(中學)
2010年 於香港大學取得哲學碩士(作曲)
2011年 於香港演藝學院取得演藝專業文憑(電子音樂)
2014年 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音樂博士(作曲)

專業文憑及專業聯系
聖三一音樂學院作曲院士文憑(FTCL)
聖三一音樂學院音樂理論高級文憑(LMusTCL)
香港音樂教育家協會(HAME)會長
香港作曲家聯會(HKCG)副會長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會員

曾獲獎項
2007 香港手鈴節作曲比賽金獎
音樂新一代2009亞軍
優秀藝術獎(作曲)(2005至2008)
優秀藝術獎(演奏)(2008)
學年成績優異獎(音樂)(2008)

*前身為香港教育學院(教院),2016年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教大)

 


梁智軒博士 (中) 勉勵年輕一代,要勇於嘗試。